三城记 — 纽约:住进曼哈顿(8):街头卖艺杂谈

纽约林肯中心音乐厅,灯火辉煌,两千多个观众,陆续进场。不过,与平时的观众不太一样,他们互相认识的特别多,寒暄、点头、拥抱、交头接耳、轻笑言欢的此起彼伏—好多人是结伴、结伙而来。原来,两千多个观众,都来自纽约最大的车站—中央车站,他们今天晚上,都是为了中央车站大堂的街头小提琴家的个人音乐会。。。

中央车站,1913年建成,现在,每天的客人流动量是42万6千人,车站大堂的设计风格独到—好多好莱坞电影借来入境。天顶的黄道12宫图,有着2500颗星星,借着灯光闪烁。。。大堂里荡漾着悠扬的小提琴声,匆忙的纽约人/康州人–来自四面八方的车站过客,常常会停下来,听这位小提琴手的独奏。天长日久,一旦琴手没出现,好多老客人都互相打听,他们说,听不到他的琴声,一天上班不安宁。。。

年复一年,小提琴手中央车站的粉丝越来越多,有心人,为他安排了今天晚上艺术殿堂—林肯中心的专场音乐会。。。
这位街头卖艺的小提琴手,还获得了一位女乘客粉丝的爱情,结为夫妻。。。

最近,纽约被排为世界友善城市的首位,名不虚传。

不论是地铁月台,还是纽约大学的华盛顿广场,或者是街边的一角。不论是西洋的吉他还是东方的二胡,甚至翻几个漂亮的腾空跟斗—-纽约的街头表演,都有观众,而且都有不少人主动捐钱,或者买他们自制的CD。。。小时候在上海街上看到的瞎子拖着小孩卖唱,唱完拿着帽子或是提篮向围观者要钱的情景,在纽约很少见到。

卖艺人和丐帮最大的不同是,虽然也有点博人同情 ,但是 ,卖艺人要有真技艺。技艺一般或是滥竽充数—–纽约人一看一听就知道—-行人留步与否,掏钱与否,取决于街头艺人的水平。

中国近代街头卖艺最高境界者,当属瞎子阿炳—自由自在,卖艺不卖身的他,据说来杭州度假的蒋介后都请不动他—他宁愿拉给茶楼的老听客听。所以,阿炳的音乐,清高,凄美—不是凄惨。真正的卖艺人,不卖尊严,不要同情,要知音。。。

人类发展和表演艺术的发展来看,起先基本都在户外:庆贺、祭拜、山歌、寄思。。。发展到后来,才让统治者改头换面搬进殿堂,远离民间。不过,在天桥市集听京韵大鼓的情趣始终是民众的最爱:那街头艺人的亮嗓子好气势和小市民朴实反应的亲近场面,实在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大乐园。

街头卖唱表演最成功的经典,当属袁牧之导演的电影《马路天使》。七十年后的好莱坞新宠李安大导演,都要向他学习周旋的《天涯歌女》,不过,少了二胡的伴唱,虽然请了老前辈潘迪华做顾问,难为了小汤唯,还是有点强差人意。周旋《马路天使》清纯自然的十六岁卖唱姑娘,看来,是空前绝后了!也许是遗传?也许是命运?周旋的儿子,据说在加拿大地铁里卖艺–吹笛子。

在上海王家沙地铁站出来,时而听到悠悠的笛子声。一位中年演奏家躲在一角—可能上海还没有街头表演的执照吧?也可能他不想妨碍交通?这样一来—-匆匆的行人给钱就不太顺路了。我过去一看,原来他是专业演奏家,不过,剧团解散,下岗失业。。。因为街头表演不规范,所以,表演的人也没法投入吧—听众并不多。。。

在淮海路的巴士上,上来两个青年,一弹一唱,唱完捐钱的也不多。开场白是不错的,形象也健康轻松。但是,每个站太短,上上下下的人多,表演场地选得不太适合吧?虽然有点妨碍了报站的声音,可是,售票员并没有阻止—-世界友善城市,上海排第几位呢?

某晚,和德国画家约了朋友吃饭,经过上海辛庄的地铁站,一位老农民将唢呐吹得漫天飞舞,尽是真情怀。他的豪迈北方风味和浓郁的乡土沧桑—我从来没有在职业演奏家的表演中听到过—我们在赶时间,可是,德国朋友被老农的街头表演吸引住了,他说—听一会再走吧?我们一行三人,来到老农面前。他靠在墙根,身边七八个人围着,可是,他好像谁都看不见。他满头稀疏的白发,满脸的皱纹,眯着双眼,吹的摇头晃脑—-这是我数十年来在国内看到最愉快的一个街头卖艺人!我们好像忘记了车站那头有车子和司机再等我们。听了一会, 德国朋友掏出钱,放在他脚下的塑料罐里。老汉他好像没看见,他好像不是为了钱在吹唢呐,他的音符一个都没停,他的音调半个都没乱。。。一个好事的上海男人居然开口叫老汉停下来—-道谢—-咳!实在大煞风景!

中乐的乐器–除了敲击乐器,一般都是士大夫和大家闺秀独自孤赏或是小沙龙雅兴聚会。能做户外街头表演的,也就是唢呐有点优势吧?纽约的地铁听到同胞表演过二胡、扬琴、笛子、男中音—倒还没听到过唢呐呢。

纽约的黑人小伙子,将几个不同大小的塑料桶,玩的惊天动地。尤其是电影“绿卡”里开头借用了一点,模仿的人也多了起来。

日本的鬼太鼓,非常出名。我在不同的剧院里听过几次,非常令人激动。最出名的团体,在希腊的露天剧场表演,轰动世界。不过,叫我最难忘的一次,还是星期天在东京原宿的街头表演,那天,表演击鼓的居然全部是少女,她们的激情和力度,一点也不逊色于男士。看来,击鼓用阴力的说法,有道理。和其他表演霹雳舞的青少年一样,她们表演完毕,换上新潮的便装,斯文又细心地打扫干净自己的表演场地和观众的区域—她们不是为了钱,纯粹为了兴趣。。。

纽约地铁42街站,是个大站,时代广场、百老汇、市图书馆、联合国,中领馆。。。都在那下车,车站内有不少空间适合街头卖艺表演–行人多,回音效果好。

有个南美洲四人乐队,非常受欢迎。每次都围了好多人,好像赶地铁都不重要了。一把吉他、一枝牧笛、一把排箫、一个鼓手—-穿着土族服装,演奏着民族的音乐,节奏欢快,明朗,就像给地铁里带来了阳光,有的人还闻歌起舞、拍手鼓掌。。。好多朋友不约而同买了他们的CD.。看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笑脸,我的朋友说—不行,我要让孩子学音乐—街头卖艺都这么开心!

有一次,我在香港尖沙嘴的地下行人隧道遇到这四位南美街头音乐家。他们的音乐还是那么可爱和亲切,可是,香港没有街头表演的环境和气氛—–行人匆匆,也没法聚集围观欣赏,也许,和上海一样还没有街头表演的规范。。。看到纽约来的老朋友受到香港人冷落,我心里好不难过。。。

过了几天,在香港市政局的海报张贴处,我看到了他们四个人的相片!看到了他们在尖沙嘴新盖的文化中心音乐厅演出的广告!哈哈!香港人真有心!香港人真识货!


黄锦江(江上一郎)
Total Page Visits: 249 - Today Page Visits: 2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