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墙报的回忆

我们读大学那几年,按照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的规定,每年至少要搞两次全校性的墙报活动,以系为单位,时间一般在“五四”和“十一”,也有例外。

墙报要求集中贴在同一堵很长的墙上,每个系划分的区域大约有十来米长。那墙位于从学生宿舍区通往教学楼区之间的路旁,正对行政楼。平时,墙上常有学校的公告或通知,偶尔还会有大字报或小字报。我们每天要从那堵墙前走过。无形中,那墙便成为校园的焦点。

78级进校时,已过了当年“十一”,学校就在冬天安排一次墙报活动。数学班的黄奕、杨本立、马列班的向荣同学担任了本系墙报的编辑。当时,各班都有同学参加,但彼此还不熟,难免各行其是,事倍功半。眼看时间迫近,学生会的陈云龙同学偶然发现同班王赤会写美术字,便把他拉去写几个标题。后来才发现王赤很会画画,以至以后成了办墙报的主力。最难忘的是,第一期出来后,王晓刚同学的诗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也让我们的墙报倍受关注。

第二次出墙报应该是在79年5月初。当时,我被辅导员曾老师分派去参加本系出墙报。我去到一间办公室,见王赤已经在墙壁上钉满了纸,正在画一幅很大的刊头。那是参照一本杂志的封面来放大的。底色是均匀的墨绿色,右边是一位女科研者的侧面头像,在她眼睛前方,即画面左上部是一片有立体感的网格,背景中有些表征科技的图案。画面色彩对比鲜明而协调。王赤正在专心画那个头像,那形象和眼神是需要点艺术功力去描绘的。我看到左边的网格只用铅笔勾出了轮廓,还没填色,就主动说帮他填色。他说好,我便用他调好的颜料,一个个格子去填。活路简单,不需要什么技巧,只是比较花时间。这样,我总算帮王赤争取了点时间。后来,我还参与了抄写文章。那期稿件内容显然更加丰富且更有分量。整个墙报洋溢着“科学春天”的气息,与刚转归科学院并改名后的“成都科技大学”十分相称。墙报出来后,受到同学们一致喜爱。正值76级即将毕业,许多人到我们墙报面前留影,大家说我们的墙报成了学校一景。这种情况下,校团委便决定搞个评比。于是,我们这个系首次评比就取得了第一名。墙报评比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第三次墙报的版面颇有特色,刊头和整个内容融为一体。右上侧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她好奇地凝视着面前打开的书中的世界,若有所思。整个版面作为背景,就是她所注视的世界,那是一片逐渐变化的浅蓝底色,其中隐约分布着一些星球、云彩、原子模型等等,所有文字内容都抄写在这幅大画上。杨本立同学写了一首自由体长诗,占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诗中洋溢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与画面十分融合。这次比赛,我们系又得了第一名。

接下来的一次也很有意思。当时收集到的稿件大多是学习心得、问题讨论或科普性短文。我和王赤商量,换一种形式,搞成一本书的样式,画面尽量简洁,每一版都加上书眉和下方的页码,刊头就当成封面。他马上心领神会,把整个版面平均分成若干页,刊头就是一张淡雅的封面,只有一个读书女孩的剪纸般小图案,颜色柔和,更像是个点缀,下方留有充分的空白,系名等标注就像封面上印的出版社,这样的形式与内容也很相符。结果超出预想,那次许多系都仿效我们前次的做法,把整个版面画成一幅大画,有的颜色还相当夸张。我们的墙报处在其中,显得格外宁静安稳。评比结果,我们还是第一名。

还有一次墙报比较特别。81年7月1日,为庆祝建党六十周年,学校要求各系增加一次墙报。正值考试期间,同学们都很忙,但也都知道此事不能马虎。商议之后,我们很快选中《美术》杂志上一幅油画作为刊头,由王赤临摹放大。画面上只有一条蜿蜒崎岖的道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由远到近,越来越宽,特别是放大后,占了相当寛的版面,看起来很有气势。其余版面全是文章,抄写格式统一,简洁整齐,没加任何装饰,也减少了许多排版和绘画的功夫。墙报贴出去后,与其他大系刊头上醒目的镰刀斧头和红旗红花相比,我们显得真有点不合时宜。但评比结果,我们却仍然是第一名!我想,那次主题墙报中,马列班的稿件可能也起了不小作用。

另外,我们墙报的内容都比较偏重知识性,而数理力方面的知识对其他工科专业都很适用,且是相通的。因此,墙报更容易吸引各系同学,明显有较高的驻足率。我清楚记得,有人在我们墙报面前边看边记笔记。

不过,当时的墙报是用普通纸拼贴起来的,在露天墙上日晒雨淋,保存期都不长,过后也无法再现。现在,没有一期能回忆得比较完整。唯有那齐心协力办墙报的感觉还留在心头。愿各位在如今搞网站中,也能回味一点当年的感觉。

注:以上回忆难免有错,望大家不吝指正!感谢王赤、黄奕、谢怡刚同学提供的更正和补充。

78631 洪时明

2022年2月18日

数学班王赤同学在办墙报中尽情发挥艺术才能。
数学班蒋辉同学(左)积极参与,事无巨细尽心尽力。
王赤同学专心设计墙报版面。
王赤(左)、许仁忠(中)、洪时明(右)在几年办墙报中成了“老搭档”。
Total Page Visits: 687 - Today Page Visits: 1

2人评论了“办墙报的回忆”

  1. 谢谢老洪保留了这么多老照片。我当初的老照片出国以后就散失了。

    我们系的墙报当时比较受看的重要一点是我们每一期只用了一两个人来抄写文字。所以整个版面看起来特别清爽整洁。老洪的“洪体”在系上颇负盛名,当时担负了大多数期墙报的抄写,用了很多时间。每一期的文字内容也都是许仁忠在组织协调。这样就保证了内容和整体设计配合的非常好。而其它系大多走“群众路线”,参与写画抄的人多,就很难做到整体协调一致。

    当时我们的辅导员曾老师能够支持我们不走“群众路线”还是要些魄力的。因为那时候什么事都讲究让大家参与。有兴趣参与搞墙报的同学其实不少,不走“群众路线”就意味会“打击群众的积极性”,不是个小事情。最初我们提出集中负责而不走群众路线建议的时候,曾老师也是冒了点小风险。不过我们在得到第一名以后,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2. 是的!曾治玉老师一直给予我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还为我们担当了所有的责任或风险。这是我们能够办好墙报的重要前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