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刍论

色彩刍论

 杨益民 2024年2月7日

“色彩是大自然的对人类的微笑”――诺贝尔物理学奖者,美国物理学家弗朗克·维尔切克

我以为色彩(或颜色)有“三绝”――绝对寻常、绝对神秘、绝对迷人。

一、说色彩(或颜色)绝对寻常,乃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色彩打交道,色彩就是人类生活中的寻常自然现象与事物。从破晓曦光到暮山凝紫,日月流转,春夏秋冬,花红柳绿,草木鱼虫,服饰器物处处皆有色彩。因此,色彩再寻常不过了。

二、说色彩(或颜色)绝对神秘,乃因我们平常人对它的本质特性了解甚少。

从物理科学的角度看,牛顿通过三棱镜证明了白光的颜色构成,给出了一个颜色系列――赤、橙、黄、绿、青、蓝、紫。所以光是色彩之源。

爱因斯坦阐释说:光是封装在没有质量的粒子――光子中的纯粹的能量,而且光还是信息的载体。由于光以有限的高速传播,所以我们只能看到这个世界的一个片段。当我们极目远眺,所见的其实是过去的景象。光还决定人类如何区分过去、现在与未来。驰骋在光线之上的骑士会永远处在无止尽的当下,这与我们的直觉相悖。

在爱因斯坦的思考中,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成功的将他的相对论总结成一个单独的方程。等号的一边是能量与物质,另一边是空间、时间和曲率,而光速把这些量联系在一起。这个方程的计算结果颠覆了之前人类对宇宙的所有设想。……

光的这些神秘物理特性,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眼睛和其它感官都无法察觉的,是我们无法企及和难以理解的。

三、说色彩(或颜色)绝对迷人,乃因为人类的眼睛不仅可看见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中基本颜色。而且在光的连续变化中,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的过渡色和混合色,识别出几百种色彩(或颜色),光影与色彩使人类的精神生活变得五彩斑斓。

例如,查一查中国的传统色就有:鹅黄、青冥、碧落、竹月、青莲、雪青、花青、霁青、苍青、鸦青、章丹、妃红、蘆灰、秋香、缁色、緗色、芳苏、胭脂、藕荷、酡颜、月白、薄柿、荼白、梅染、石蜜、星郎、扶光、天水碧、相思灰、十样锦、百草霜、相思灰、远⼭如黛、青梅煮酒、桥下春波……等等。很难想象这些极富诗意的名字,竟然是中国传统色的名称。

鹅黄:唐代李涉的《黄葵花》诗:“此花莫遣俗人看,新染鹅黄色未乾”。古老的鹅黄色,指的是子鹅嘴的颜色,一种嫩嫩的微微偏红的淡黄色。

青冥:屈原《楚辞·九章·悲回风》云:“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又李白《长相思》云:“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可见“青冥”是高天的青苍幽远之景色,所至高眇不可逮也。

碧落:唐杨炯《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诗云:“遁甲爰皇里,星占太乙宫。天门开奕奕,佳气郁葱葱。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忙忙皆不见。”可见碧落是稍微浅一点的蓝色,其色青碧高深,其意清透空灵的天空之色。

竹月:竹林中的月色。唐张籍 《奉和舍人叔直省时思琴》:“竹月泛凉影,萱露澹幽丛。”宋王安石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堦贴碎金。”

以上三幅北京紫竹院公园月色中哪个是竹月色呢?

可见这些中国传统色定义并不清晰,有些大概只能随环境而变通意会了。

……

中国传统色还将色彩分成十几个色系,每个色系都含有二十几个相似又有区别的颜色。例如前面所列中国传统色中的“青色”就有:雪青、花青、霁青、苍青、鸦青、……

中国传统色瀚如烟海,这些纷繁独特的颜色里蕴藏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古老的文化积淀,以及中国人的诗意视界。

此外,与色彩(或颜色)相联系的还有十分重要的人类的色觉――一种由视觉、生理、心理综合影响所产生的对颜色的感觉。

杜甫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白”、“青”是色彩(颜色)。而“翠”则兼有“绿”的色彩和“嫩”的意味,这就不仅仅是颜色,而是色觉了。

色觉会使不同类型的人看同一景物产生不同的情感――“移情”和联想效果。或欣赏、喜悦、养眼、……,或抑郁、沮丧、悲伤……。一般而言,艺术家、画家和诗人的色觉大大超越常人。

例如: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胭脂泪”――雨打林花、花落缤纷、残败凄美,此乃哀婉哀艳之意境也。

世界上的绘画大家们则更是揉泥色彩,巧妙利用光影,使用各种技法来更好地表达他们的主观意念。西方绘画史上形形色色的绘画流派,他们对光影色彩的应用各不相同,独具特色。

印象主义画派的精神领袖莫奈的《日出》

色彩斑斓、形象模糊最好的地表达了这一画派的宗旨:强调捕捉稍纵即逝、光色变化的奇妙景象,也就是莫奈所说的,要画出光与色的“印象”。“写生时,要忘记你眼前是什么东西,你看到的只是色彩,只是色彩之间的关系。”

雷诺阿早期作品《阳光下的裸女》

当时被许多评论家拍砖,还有人讥讽说:“这位模特儿身体上张天花了吧!”实际上,裸女身上的一些光亮与色斑,是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造成的,这恰恰体现了印象派画家对光色细致入微的观察。

印象派画家还善于利用对于光影色彩的视差,来创造立体感和动感。

例如雷诺阿作品《菜花女郎》

画面上的色彩斑斑点点好像许多小东西――花瓣、昆虫游曳飘浮在空中,产生一种很强的立体感。

又如莫奈《透过树丛的春色》

深色树叶与红色房屋的色差与亮度反差,加之重重复复的树叶,以及树子与房屋之间略微光亮的蓝白色河水。让人感觉到水面波光粼粼,茂树风中摇曳,静中有动的三维立体景深。

梵高在其创作的中后期,喜欢用绚丽光亮、鲜艳夺目、让人激情四射的颜色。法国画家高更则喜欢把颜料涂的很厚,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而法国画家修拉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点彩画法”。譬如画一片绿叶,就在画布上点涂数以百计的黄色和绿色小圆点。深绿处蓝点多一些,淡绿处黄点多一些。当观画者在离画作稍远的地方欣赏时,这些色点就会连成一片,使得画面格外明亮和谐。绘画圈里的朋友称这种现象为“光渗色”。

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下午》


……

抽象画派的先驱英国画家透纳热衷于描绘光色变化运动的瞬间,变幻莫测的大海是他绘画的最爱。透纳早期的作品《加纳码头》

对画中的细节处理得小心翼翼:波涛汹涌的海面、漂浮激荡小船,卷浪的狂风,紧攥着桅杆的船帆,浓黑的聚雨云层,远远的地平线,还有那黑云中飞翔的小小白色海鸥,无不清晰地展现在画面中。而透纳后期在加纳码头相同地点场景的画作《暴风雪》,画中的具象元素则荡然无存。

没有清晰有形的图像,只有光亮与黑色盘旋,却更加强烈地表达了大海汹涌狂烈、排山倒海的气势。英国文学评论家、哲学家黑兹利特对透纳的画作大为赞赏,说他的作品画出了“空气”和“无形”。

……

追寻人类认识色彩(或颜色)的历史,你还会发现色彩史是一部精彩的社会史:色彩(或颜色)的命名,色彩自然属性的认识,颜料化学与染色技术的发展,服饰体系以及服饰暗含的意义,官方颁布的用色法规,宗教改革与宗教人士对某些色彩(或颜色)的宗教解释、喜好与排斥,哲学家对颜色的思辨,科学家对色彩物质本性的探索,艺术家(画家,摄影师)对色彩的巧妙应用与独特创造。……

老来赋闲在家,变着法子想找乐。但病体碍阻,暂难远行。只得时常在住家附近的几个公园遛弯瞎逛。随手也用手机拍摄几张照片,后来又开始用手机软件胡乱P图。

人类眼睛是生存演化的产物,只为满足人类生存之需而设计构造,而非为满足人类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人类眼睛的功能及其有限,“眼见并不为实”。换言之,人类眼中之物(影像与色彩)皆为赝品,摄影照片不过是赝品的影像记录。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归根到底,说了可笑,P照片其实就是在赝品的基础上,通过色彩变换等手法再创造赝品。

不过摄影与照片的影像形变,以及对色彩遐思冥想、奥妙涂抹,确实是自得其乐、消磨时光的好方法。

附:紫竹院摄影照片P图

图1 银河垂钓坠寒星

图2 落日熔金光灿灿

图3 暮霭沉沉月婆娑

图4 夜色撩人镜游亭

图5 笠亭孓立夜朦胧

图6 落霞炫彩拱月出

图7 雷雨湖水涌苍穹

图8 月朗湖光接天河

图9 落霞与孤鹜齐飞

图 10 凌虚蛟灵揽明月

图 11 长河水影悬胜景

图12 蓝色月光小夜曲


我的更多文章:

杨益民
Latest posts by 杨益民 (see all)
Total Page Visits: 95 - Today Page Visits: 3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