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技大学外语系忆旧 (1)

本文回顾的成都科技大学外语系,是一个早已消失的教学部门。

记得1994年四月天,从天子脚下来了一个“钦差大臣”,还携带着“诰命夫人”入川观光,到成都府上的金牛宾馆下榻几天,督导教育改革,将科大与校园外一路之隔的川大合并,因校名称谓,双方摆不平,最后“合稀泥”,各让一半,从此学校易名,始称“四川联合大学”(1994-1998)。

那时的成都科大科研搞得风生水起,几个学科已处于国内领先或前沿,热钱不断,风头正盛,校长一职则由科大陈君楷出任。这所“联合大学”仅生存了4年余,在现代中国百年高等教育史上波澜不惊,犹如过眼烟云,并于1998年12月再次易名为“四川大学”。

当年因起名生僻,亦无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之盛名,且与当年国内五花八门联合办学名称大同小异,显得不伦不类,毕业生拿着证书到外省去找工作,被认为是四川省内的三类本科院校,颇不受用人单位待见,解释老半天,人力资源主管仍然一脸懵懂,不知求职者手上拿的那个“红本子”有啥含金量?这般尴尬的求职场景屡见不鲜,有真人真事为据,故坊间戏称为“厂办大学”和“野鸡大学”。

更为雷人的是,2018年6月26日,《人民日报》公布了392所虚假大学的名单,另一所“四川联合大学”赫然上榜,忝列其中,被指为“冒用正规院校的历史用名”,虽然后者办学晚了很多年,此联大非彼联大,但闹出的不少笑话,如同原本好端端的“泸州医学院”,不料贪大心切,曾一度改为“四川医学院”,遭遇海量投诉后,不得已又改成“西南医科大学”,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愿景虽恢宏,却近于好高骛远,压不住阵脚,绝非八卦之说。

几年之后的2000年,那钦差爷虽不懂教育,但为了无厘头的政绩,再次通过教育部的行政手段施压,将华西医科大学也兼并进来,希冀做大做强,三校合一,盘子大了,客观上显得有些散落,为了便于识别,也说起来顺口,科大这一茬校园简称为西区,老川大为东区,华西坝那边的医大则称为华西校区,后来又在城外的华阳地盘上另辟一个江安校区,延续至今。三个学校重组后,各自“体量”实在太大,貌合神离,至今都难以“心灵”契合,彼此没有多少归属感。从那时起,科大外语系也就与其它二所院校的外语系合称为川大外语学院,原名不复存在。其实还是那些人,依然各自抱团,各挣各的钱,各算各的账,该干嘛还是干嘛,当年笔者就是其中一员,作为亲历者,深有体会,说来话长。

光阴似水,岁月流金,转瞬间30多年已过去了。如今去国万里,人在天涯,已步入花甲之年,常怀念起80年代在成都科技大学外语系教书的日子。彼时国运昌明,民心振奋,万马奔腾,知识分子迎来了改开初期的好年头,也是我教书人生中最为舒心的一段时光。当年的外语系里人才济济,俄语,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均有名牌大学毕业的强力师资,教学相长,同事之间的关系友善融洽,常常吃完夜饭余兴未尽,还彼此到家里串门,找个由头摆龙阵,吹壳子。每到了周末下午,老中青三代学人来到外语系教研室,围坐在一起,共同备课,帮学共济,亦师亦友,其乐融融。如今已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密接”场景,令人匪夷所思,再也回不到最初。

那年月,科大外语系设在电影广场旁的“红楼”里,其实就是一幢用红砖砌成的三层办公楼,据说建于1954年至1955年间,是原成都工学院行政楼,记得一楼有财务科,人事科,治保会(保卫处),男女厕所等,拐角处的潴红色油漆木制楼梯上通三楼,那里有正副院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办公室,马列主义教研室,外语教研室(外语系)。走廊尽头是校档案室,校广播站,后者连接着分布在校园东南西北的高音喇叭,是名副其实的“喉舌”,从传达“最高指示”到“全校卫生大扫除”,事无巨细,都要通过那些喇叭传递,可谓“一鸣惊天下”。从成都工学院到成都科技大学的几十年历史嬗变中,校园里历次整肃知识分子的“运动”都与其相关。如今早已消遁在岁月变迁中,不见了踪迹。据说这幢承载着悠长校园历史的“红楼”也已不复存在,只能让位于后来新建的教学楼群,正是何处惹尘埃,令人嗟叹。

(未完待续)


1 2 3

On 11/15/2022 @ 00:06

桑宜川
Total Page Visits: 595 - Today Page Visits: 1

1人评论了“成都科技大学外语系忆旧 (1)”

  1. 如果说把成都科技大学并入四川大学还勉强说得过去的话,
    把华西并入川大则完全是个骚操作。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