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做主—漫忆1978年高考

1977年到1978年,注定要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写下浓墨的一笔。我非常幸运地成为恢复高考后头两年亲历者。44年过去,今天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令人心潮澎湃。

1977年在河南巩县

1978年,我还是河南省巩县回郭镇公社卢医庙大队的一名插队知青。上年10月,考核去到公社办的五七化工厂做了一名亦工亦农工人。化工厂主产硝酸铵炸药与雷管,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厂。我最初被分在炸药车间做流水线装药工,后来调整到机修车间做机修钳工。该厂建在一个山沟里,距离回郭镇大约有十几里的路程。

记得是初冬的一个晚上,我下班后徒步抄近路翻山到回郭镇,在公社管理知青的李金河老师的寝室,知晓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此时,距离高考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考虑到高中理化学得不好,当即决定报考文科。恢复高考第一年,还是各省自行命题。文革期间,各省中小学教材并不统一,父母及时从四川寄来了我的全套高中数学课本。河南省77年高考时间记不得了,大概是12月初。1978年1月13日这天,我正在上班,厂里工友间传言我考上大学了,原来是体检通知到了公社。听厂里另一位来自洛阳一拖的知青孟宪亮(他1978年考入中山大学)说,回郭镇通知体检的有170多人,是全县最多的,体检标准是考试成绩理科156分,文科180分以上的考生。初选比例是2.8:1。这只是开封地区初选,到省上录取时还要去掉三分之二。正式通知到厂后当晚即回公社填草表。次日填正式表,1月17日参加体检。体检后,已临近春节,月底,回到四川探亲,逗留到五月,一直在等待录取消息。

 1977年高考,我的成绩是228.5分,其中语文、政治、史地三科均超过62分,数学仅得18.5分。总成绩低于大学录取线8分,大约是当年四月,郑州传来消息,询问是否愿意上中等师范,我表示不愿意,放弃了。遂决定在家复习再考。其实,在这之前,复习已开始,重点放在数学上,复习计划很是顺利,约到四月末,已经把初中的因式分解、代数、平面几何等内容过了一遍。母亲单位一位姓陈的工程师辅导我解析了几道三角函数方面的习题后,很有洞察力地指出我在解题过程中思路不够开阔,死板的毛病。当天,我写下了如下文字:“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紧迫!紧迫!必须在一个月里付出最艰辛的劳动。切记,不要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的上的矮子。”

 在四川富顺县人武部的家里待了整个春季,终于要回河南了。记得离开家时,对父母和妹妹弟弟说了句“豪言壮语”:“穿皮鞋穿草鞋,就看这一回了”。惹得他们大笑一场。没曾想这一句戏言让父亲听了进去,一年以后,当我大一时,父亲专门在部队上为我价拨了一双圆头军用皮鞋,那个年代穿皮鞋很时髦,也很稀罕。父亲以为我“23还要串一串”,专门买大了一码,必须在鞋里塞点棉布才穿得舒服。给我皮鞋时父亲郑重其事地说,穿皮鞋穿草鞋都是为人民服务。我平生第一双皮鞋伴随着我度过四年大学生涯,直到工作之后转送他人。

 大约是春夏之交,回到郑州,继续在郑州工学院祖姨家里复习迎考。祖姨王琢之,是外婆的幺妹,母亲的亲姨妈。1936年河南大学英语系毕业,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备尝毕业即失业之苦。她深谙教育之道,在她身边生活的几年,恰好是我求知若渴年代。为了让我有一个较好的复习环境,她与所在基础部贾老师商议,借用贾在学院内的单身宿舍让我住,晚间还把办公室钥匙给我,让我去安心复习。在那个书荒的年代,我几乎看完了家里有限的藏书。父母亲当年在部队学文化的几本中学历史教材和一本文革前的高中课本《文学》,不知翻了几遍。还看了祖姨收藏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乔木作)、《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等。至于下乡时父亲赠送的《毛选》四卷和不久前出版发行的毛选五卷,在下乡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通读完毕。临近考期,祖姨还从《诗经》,《古文观止》中选出几篇范文,抄在笔记本上,逐字逐句为我讲解。

 大学学习环境好,我随众多工院子弟听了几次大堂数学课,但由于视力差,没配眼镜,看不清黑板,单靠听讲,效果不好。祖姨请校内老师给开了两次小灶,效果挺好。一次是请到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讲范文,内容是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从未读过此文的我,听了她声情并茂,栩栩如生,丝丝入扣的讲解,至今回味起来仍有一种文学大餐般的享受。只可惜至今不知道这位老师姓甚名谁。另一次是祖姨所在基础部的教数学的王爵禄老师为我们几个子弟补习数学几天,结束时,王老师做了一个小测试,我考得一塌糊涂。王老师顾及脸面,悄悄对祖姨讲,你这个外孙好像没有学过数学似的。受此刺激,我提出回到乡下,独自静心复习一段。

 盛夏时节,我独自一人待在回郭镇公社芦医庙大队(小寨)知青点院内,紧闭大门,冒着酷暑,专心复习。当时吃饭问题如何解决,有无蚊虫叮咬等细节,均不记得了。但白天穿着一条内裤,汗流浃背地背史地、政治,解析数学题的情景至今仍是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在这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主要收获有三:第一是把数学脉络梳理了一遍。我根据妹妹从四川寄来的富顺一中学数学复习提纲,做了大约100到数学题。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梳理在高考时起到很好的作用。高考时我的数学成绩为62.5分,总共大约七八道题中会做的仅有约四道题,说明这四题基本没有失分。其次是把政治、史地有重点的背了一些。第三是从收集的语文命题作文中选取了两个来练习作文,记得一个叫“战鼓催春”,一个叫“最难忘的一件事”。分别以在大队养猪场和化工厂工作时的人物事件为基础素材,艺术加工写成。一次在县文教局教研室工作的三舅到公社办事,我把习作交给他看,曾是语文教师的三舅,看得很仔细,阅毕,说了三个字:可以嘛。简单的三字评价,不啻盛夏中的一副解暑汤,滋润清爽着心田。1978年的高考,我以365.8的成绩进入四川大学,历史、地理单科成绩均在80分以上。

总结高考经验,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排除心理障碍,沉着应对,有条不紊的复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次是良好的动机和端正的态度决定一切;其三,注意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什么都重要。最后一点是关键,在决定命运的关头,自己是最重要的,必须紧紧拽住它!

在教室里学习
1982年毕业前夕在西安实习
1983年在四川绵竹县委宣传部

On 06/13/2022 @ 00:06

龙敢
Latest posts by 龙敢 (see all)
Total Page Visits: 1053 - Today Page Visits: 2

1人评论了“青春做主—漫忆1978年高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