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生活中的繁锁小事(257)

(续)第十七篇赤橙黄绿青蓝紫—我生活中的繁锁小事

上一篇章中用了相当的篇幅来来叙述我的衣食住行,现在该说点其他的一些琐事了。那个篇章的副标题取为我的衣食住行“锁事”,一位校友曾调侃的说:衣食住行不是琐事呵,这句话讲得很对,衣食住行是人生的主要事项绝非琐事,所以我把那个副标题中的“锁事”两字删去了。这个新的篇章中其实是想记叙一些我这几十年人生中其他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比如下边要写到的关于我读书学习的思维方法,它其实也不是锁事,只是内容比较零碎,所以把它归在这一个篇章之中。

这种学习习惯上的凌乱和不规范在有些特定的情况下还是能表现出他的优点,那就是可以让我锲而不舍的把一个问题钻研的比较深透。记得当年在成都科技大学大四快要毕业时,系主任王荫清教授把我引进了模糊数学之门,当我拿着王荫清先生给我的模糊数学的资料时立刻就着了迷,是连续的用了将近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认真攻读,很快便进入了角色。模糊数学的基础是模糊集合,与所有的传统数学都建立在普通集合基础上一样,所有的模糊数学都建立在模糊集合之上,也就是说传统数学的所有分枝,都可以在模糊集合的基础上拓展出相对应的模糊数学分支,进入了角色的我就是凭着习惯所养成的那种刼性,很深入的进入了模糊数学各个领域,这对于我毕业分配到四川财经学院也就是后来西南财经大学在教学科研上做出相应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还是回过头来说说生活中的“锁事”吧。因为比较特殊的原因我住的和需要管理的房子转多,会时不时遇到一些水电问题,房子中的水电出了问题,当然是找水电工去维修,但个人对这些水电问题也很感兴趣,有工人来维修时我总是在旁边看得很认真仔细,有一种把出问题的原因彻底弄明白的欲望了,这也许是对锁碎之事的一种特别挂念吧。

说到了房子较多,就又有一个有意思的趣事觉得可以记叙一下。我在上世纪90年代购有了一些房子,当年的房子都是砖混结构的多层,进入新千年后这些房子的环境和交通有了改善,比较适合当年刚毕业的大学生租用。正好那个时候我从商海回到了西南财经大学教书,高校教师不坐班空闲的时间很多,于是我便开始改造这些房子用于向大学刚毕业生们出租。其实最早的想法源于有二三套大房子,面积都在130以上,最大的一套将近170个平方,整套租出去的可能性不大,于是我就想着把它改造一下,改造成一间一间的单间出租。

首先改造的是一套在7楼的跃层房子,这个房子在七跃八,面积130多平方但却是三室二厅二卫,要命的是因为是老式的砖混结构房子,不少在顶楼的业主己在反映屋顶漏雨水问题,我的房子虽然还没有漏雨水,但也应防患于未然。我想到的最好的防雨水漏水的方法,就是把整个屋顶都盖上让雨水不在屋顶上停留,屋顶上都没有水了自然也就不存在着漏的问题了,正好那个时候小区不少在顶楼的业主都在楼顶上搭建房屋,我也就加入了这个行列。这种搭建后来特别是现在是不行的,叫做违章搭建是要被拆除的,但当时管的并不严,法不治众有关方面也就听之任之了。

最后是在这套房子的顶上搭建了三间房子外加一个卫生间,然后把这套房子赠送的一个花园式露台也搭建成一间房子,七楼把一个比较大的厅改造成两间房子,把饭厅也改造成一间房子,这样七楼就有了4间房子,七跃八的八楼把一间很大的房子改成二间,这样八楼也就有了4间房子。这样完工之后这套房子居然有11个房间可以对外出租,当年的大学毕业生都是80后,毕业后想留在成都的人较多,对住房也不挑剔只要便宜就行,所以这十一间房间很快的就租出去了,房租一间在300元到400元之间包水电气物管等费用,价廉物美一度供不应求。

于是我又加紧进行其他房间的改造,一套在五楼的大房子原来就有4个房间和一个比较大的客厅与一个飯厅,也把客厅改成两个房间饭厅改成房间,加上最后的一点改变,这套房子就有了8间房可以出租。另外一套也是七跃八在顶楼的160多平方的房子,也改造为有8间住房可以出租。另外在西南财经大学住房改革中所购买的一套在城区的一套二房子把厅改造为房间,也一共有三间房子可以出租。这样这几套房子一共有30间房子可供那些刚毕业的学生租用。

最大最集中的改造是把一层楼的四套房子进行搭建,这四套房也都在顶楼。先是把原有的厅改造成两个房间,加上原有的房间,这样原有的一套三的房子改造成有5个房间可以出租,一套二的房子改造成有4个房间可以出租。然后在每一套屋的屋顶进行了搭建,一共搭建出10个房间,加上原来房间中的单间改造,一共有28个房间可以出租。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后,加上购买的几间本来就是单间的房子,一共有60余个单间出租。

这里就有几个问题了。一个是这么多能租出去吗?这个完全不用担心。我紧锣密鼓的改造这些房子,完全是被要租房子的同学们追着要租的情况下进行的。当年80后的大学毕业生,奋斗精神很强也不挑剔物质条件,只要房租便宜有利他们很好的留在成都奋斗,至于居住条件稍差点他们并不十分在意。另外就是我这边也有一些支持他们的措施,主要是房租是一个月一个月的付,减轻一些经济条件并不十分好的同学的经济压力,这样使得来租这些房子的刚毕业的同学们络绎不绝,颇有一点供不应求的味道。

再就是怎样租出去?当年的出租房市场很开放方便,除了有门店的中介在支持出租外,网络上出租房屋的平台也很多,把房源往出租平台上一发出,很快就会有同学打电话找你联系。除了这两个渠道之外,当年同学们还口口相传互相推荐,我的联系电话在很多高校同学们中都有,同学们在相互传递介绍中,对房子的位置交通价格等都要做详细的推荐,特别强调房东是西南财经大学的老师,房租一个月一付,大家尽管可以放心的去租来使用。

更使人感到满意的是住进这些房子的同学们形成了比较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集体地居住在一套房子中,虽然各住一间。但相互之间的联系沟通交流都很好,一套房子的公共环境方方面面特别是卫生,都自我管理自我维护的很好,就给我减少了很多管理上的麻烦。不少房子都有同学自告奋勇的为我的房间出租提供服务,有新同学来看房时,他们会主动的带新同学看房子作介绍,同学们的这种自我管理精神和能力,使我这个大学老师感到十分欣慰。

最后的问题是房租的收取,为了方便出租也是支持同学们,这些房子都是一个月付一次房租,同学们对老师的支持十分感谢,到该付房租的时候他们都会主动的把房租通过银行转账到我提供的银行账户中去。当年在收取房租上还是比较忙碌的,60多间房子,每间都是一个月付一次,一个月要收60多笔款项,平均每天至少两笔 也就是说在那几年中平均每天我都会收到六、七百块钱的房租,这还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这些房子这样租了好几年,后来基于很多原因,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的时候,卖掉了其中的五套房子,这样出租单间减少了一半多。卖房的主要目的还是想把这种比较陈旧的砖混结构房子置换一下,买房的资金在2012年左右置换成了三套城区的电梯房,两套在城中心人民公园附近,是毗邻的胜西小学的学区房,一套是青羊区打造的青羊新城中品质很好的小高层电梯房,这几套房子购进的时候正在比较好的价格点位,购买后已经翻倍升值。当然还余有一部分资金去买了六套公寓房,虽然购买价格不高,但到现在升值也不大,这应该是初次介入成都市的公寓房不太了解行情所致。

剩下的房子在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出租就没有那么好了,一是后来的大学毕业生对住房的品质要求提高了,改造出来的群租房无论房间本身还是小区环境都不太好,特别是没有电梯,慢慢的就不被青睐了。二是很重要的一个出租渠道也就是网站上的租房网,随着时间的推移众多的小网站自生自灭,最后就只剩下几家有影响力的大网站,使得在网上发布房屋信息不是那么通畅成本也增加了并且效果并不是太好。这个时候来了一大批出租房包租公司,在房东手中大量收房做二房东,到后来我也把逐渐出租得不是很好的几套房子交给了一家叫蛋壳公司的包租公司。

(未完待续)


我的更多文章:

1 2 3 4 5 14 15 16 17
Total Page Visits: 330 - Today Page Visits: 2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