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恭伟:事不过三说高考

快班同学文章

1978年10月1日,“李恭伟,厂办有一封你的挂号信!“有个师兄喊道,我放下手中的活,立马骑自行车奔向厂办收发室,拿到一个A4纸一半大小的牛皮纸信封,拆开一看,正是成都工学院化机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通知我于10月11日~13日到学校报到。我顿时舒了一口长气,这时回想起了我的三次高考经历。

从小到大,甚至到老,我基本都是在四川化工厂(简称川化)度过的。

四川化工厂坐落在成都青白江区,前身是中国民族化工先驱范旭东,侯德榜在1938年建立的永利川厂,还有其他两个兄弟厂,一个是1917年建立的天津塘沽碱厂,另外一个是1917年建立的南京永利碱厂,上述三厂同属于南京永利公司,解放后改为南京化学工业公司。

在中学的化学课程就提到的侯氏制碱法,是侯德榜先生在永利川厂完成的,侯先生1916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当时任永利川厂厂长,总工程师。

永利川厂1955年公私合营,1956年从乐山五通桥迁往现在的成都青白江区,更名为四川化工厂。永利川厂迁走后,原厂址留给了东风电机厂,我们快班同学康冯也曾在东风电机厂工作过,老龙坝,百亩湖,虎口湾,道士观,葱笼山,桥沟等地名,是我童年的记忆。

成都青白江区因川化厂设区,青白江区是成都的一个飞区,与成都地理上位置不接壤,中间隔了一个新都县。川化厂的胡懋洲厂长,80年代调任成都市市长。

我是大弯中学初65级高68级学生。学习上认真,生活上平淡。大弯中学原名金堂第三中学。大弯中学高64级高考升学率35%左右,高65级高考升学率45%左右,处于成都市中游水平。

在WG中,有的同学提议我们也要挂靠个省城的红卫兵组织。当时派了两个同学到成都进行联络,初心是想联系红卫兵成都部队,结果过了九眼桥,往左拐,就联系上了川大826。

父亲是川化厂的一个中层干部,WG初始就被关进了牛棚。同学们大都是川化厂成钢厂子弟,同学们关系都很好,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中,我的思想负担不是很重,但是偶尔也紧张的睡不着觉,看见父亲带着高帽子,站在高板凳上,在单元门口被批斗,心中的感受可想而知。

67年夏天我和几位同学,到了中江县WD现场,看能不能捡几只枪。结果没捡到一只枪,反而差点送了小命。由于看见了许多少儿不宜的东西,体会到人性之恶的巨大惯性,出于条件反射,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得白花花的肥肉,萝卜,甚至回锅肉。

68年复课闹革命,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跳忠字舞,因为自己小脑欠发达,能不跳就不跳,引起我班工宣队队员极度不满。后来大学毕业后,我还一度成为这个工宣队员的领导。

1968年12月,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学们有的私下说起古人的鸟弓兔狗之语。当时全校各班在工宣队的要求下,踊跃报名上山下乡。唯独我班无一人报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厂的工宣队,早有高招,到各家各户收集户口本,帮所有的同学强行下户。所以大弯中学没有“赖青”一说。

69年1月25日,我和小妹,小弟一起下乡。父亲当时还关在牛棚,被恩准送行。但直到坐上下乡的汽车,我也没能见到父亲的身影。当送行的车队经过冬季的绵远河河滩,那光秃秃的河床,凛冽的冬风,很多女同学大哭起来,这令很多人对下乡的人生产生了迷茫,幸运的是我们下乡的地点是绵竹县绵远公社,离家不远。在农村学会了抽烟喝酒。本着丰收舞绝不能在本公社跳的原则,平时出工还算努力,1971年2月25日被统招进入成都无缝钢管厂即65厂,接着转入川化厂。

一进川化厂被分到金工车间钳工班当学徒,每个月17元5的生活津贴,劳资科科长说,学徒工还没资格拿工资。主要工作是修理往复式压缩机,各种化工泵,并制造修理川化厂所有的各种备品配件,小到螺栓螺母,大到各种换热器的内件。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不亚于当知青时的农活。

刚回厂,很多同学因为父母还在靠边站,家里只剩下一个十几个平方的小房间。大家都住单身宿舍。我们同学4人住一间12个平方的房间,后来我们都进入了高等学府深造,其中一位同学,下文中提到的尹新天,成为中科院数学所的研究生,另外两位同学进入电大学习,而我则考入成都工学院(后改名为成都科技大学,现并入四川大学)。

在平静的学徒生活中,迎来了我的第1次高考。73年招收工农兵学员,推荐与考试结合,我和另外一位室友尹新天,川化总工程师之子,通过推荐参加了工农兵学员的入学考试,内容正好不超过高一的范畴,尹新天是青白江区的第一名,我是青白江区的第二名。后因著名的张铁生先生的白卷书,尹新天去了重大的自控专业,我理所当然的名落孙山。

一个花絮。川化厂当时有不少师兄在成都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进行培训。虽然落榜,我也想体验一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于是一天混进了第1教学大楼3楼的一间大教室,当时是73级化机专业的工农兵学员和川化的委培生上的一堂数学大课,讲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时间来到了1977年,那时我已结婚生女。又有喜讯传来,我参加了第二次高考,也就是1977年底的高考,这次好像是四川省统考。仍然是在我的母校大弯中学进行考试。也是先体检,后填报志愿。这次又名落孙山。不知何故,也不想求证原因。

接着78年5月国家定下了当年7月再次高考的时间。又引发了我的兴趣,因为我是高68级,高中只读了一年,根据考试大纲,考试知识涵盖了高三的所有内容。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没有高二高三的课本,也没有复习资料,只有借高67级高66级同学的课本来看,借期短的只有一天,长的不超过5天。加上每天上班的工作负荷太重,我夫妻俩又在同一个班组,所以不可能在上班时间进行复习。蜗居12个平方。当时女儿不到两岁,只有等到女儿晚上9点睡觉以后,才能复习功课。高三的有机化学直接放弃,因为没时间看,只有一天半时间背诵政治相关内容。

我的第三次高考仍然在母校大弯中学进行。因为考生很多,两个人挤在一张课桌上。课桌表面有很多划痕,由于刚打扫了卫生,水分还存在划痕内,十分潮湿。我的同桌是一个高66级的师兄,有一场中午吃了安眠药,差点误了下午的化学考试时间。这位同学虽然上了线,但是成绩不太理想,后来进入电大学习。

考试的情况大概是,英语半个小时就做完了,会做的就做了,不会做的就放弃,好歹也及格了。政治如愿以偿,只考了59分。其他科目还行,但不出彩,好在分数平均。总之和前两次高考一样,上线,体检,填报志愿。连续三次高考,我填报的志愿都是成都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因为我是川化的钳工,生怕专业不对口,影响录取。

满以为政治59分,不及格,这次可能又名落孙山,拿成绩单的时候,一位高67级的考生师兄安慰我,59分只是代表了一个数字,还是有希望的。

因为关系到就业的问题,知青考生的压力肯定很大。虽然我有一个还算不错的工作,但是风言风语还是不少,甚至有人说,你要考上了大学,我手板心煎鱼给你吃。还有人说我是好高骛远。我们夫妻俩又在同一个班组,所以心理压力也是相当大的。

还有一个插曲,一个邻居是成都工学院化机专业的师兄,告诉我78级的带薪政策可能取消。当时一岁半的女儿生病请了一个日间保姆,每月必须花掉15元,如果上学不带薪,家里只靠妻子的一个月37元,扣除保姆费只有22元一个月,三口之家是太艰难了。所以体检时就想放弃这次机会,但岳母得知这个情况后,说每月我给你补贴15元,你放心的去体检。这样我才去参加了体检,填报志愿。让岳母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全家。

这样等待了两个月,时间回到了本文初始的78年10月1日,事不过三是人间至理,我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成都工学院的化机专业录取通知书,虽然没有古人的马蹄疾,长安花的豪迈心情,但胸中的郁闷之情彻底得到了释放,浑身通泰。

很多中学同学都考取了电大。有一次同学聚会时,大家戏称,电大生是低进高出,即入学考试门槛低,毕业时每科全国统考合格,两科补考不及格,立即退学。本科生是高进低出,即全国统考门槛高,毕业时由任课老师出题相对容易。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学原谅。

进入大学后,一位同学问我,老李你29岁考入大学是否有范进中举自感?是不是高兴的睡不着觉?我告诉他,接到通知书后两天睡不好觉,但有件事高兴的我五天睡不好觉。就是62年进初中以后,粮食定量从每月23斤上调到每月29斤,高兴得我连续五天晚上都在算账,每个月多6斤,每天多二两,那就是一大碗饭,全家每人可以多吃一两口,在那时一日三餐吃完就饿的年代,使生活充满了一缕阳光。此事终身难忘。

刚进校不久,到化机教研究室参观,碰到了王志圣老师。王老师195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机专业。1977年5月王老师曾到川化厂指导我们离心压缩机转子动平衡,并给我们讲了课,当时我负责硝酸铵车间透平转子的动平衡,向王老师请教了不少技术问题,这次考进大学在成都工学院化机专业教研室相逢,也算是有缘。

带薪学习的优惠政策使我顺利完成了学业。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原单位川化,工作经历平淡而紧张,多年苦熬,成为川化厂设备管理部门的主管领导。当时化工厅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实行减员增效,川化厂就要求54岁的处级领导必须内退。内退以后的2003年到2017年,先后被不同的公司聘为高级技术顾问或技术主管,涉及到甲醇,合成氨,钛白粉,硫酸钾,LNG,CNG等化工装置。2017年在家休息,偶尔还有公司咨询技术问题。

咱们78级英语快班的其他同学,有辉煌的事业,奋斗的激情,富有成就的人生,和他们曾在一个班学习过,内心感到十分欣慰。再向他们学习,为时已晚,向天再借五百年,心有所愿,但纯属虚言。我觉得,偶尔平静的回顾人生经历,健康的享受晚年就是合理的人生。

快班同学文章

Total Page Visits: 969 - Today Page Visits: 1

6人评论了“李恭伟:事不过三说高考”

  1. 我78年在化机工作时考进来的。所以我们当年是在同一个考场😄 我那时候在化机的维修车间当钳工。维修车间是75年底专门为川化和其他化工厂当时引进的30万吨化肥生产线每年的大修成立的。

  2. ”在WG中,有的同学提议我们也要挂靠个省城的红卫兵组织。当时派了两个同学到成都进行联络,初心是想联系红卫兵成都部队,结果过了九眼桥,往左拐,就联系上了川大826。“
    —- 太笑人了嘛,干革命有这样子搞耍的嗦😃
    —- 这句话,我看一次,笑一次🤣

    1. 过了九眼桥往右拐就是成都工学院,红成的老窝子。是不是因为要左不要右?🤣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