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城南纪事”(232)

(续)第十四篇 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我的“城南纪事”

后来大家在很和谐的氛围中交流的时候,我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的问他们交流中间戴着墨色眼镜突然闪进来一个人是安排好的吗?想达到什么目?他们很腼腆很不好意思的说,工作任务太紧就难免会有这种类似情况出现,其实我们是很正规的肯定不是黑社会,只是有些时候还是能够起点作用,目的还是想推动一下拆迁工作,他们在说我在听大家都笑了。后来发生的一桩事情也确实说明这些拆迁机构是正规的,只是在工作进程中会使用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和手段。那是在我的拆迁合同签了并且补偿款也拿到之后大约有半年多时间,他们中的一位人员突然打电话给我,告诉我政府又出了个西部市场拆迁补偿新政策,我这套房按新政策还要再补给我十一二万元,让我尽快的去补签一个合同并取得已经为我在银行中存好的这十一二万元的存单,由此可见拆迁在大的方面确实是很正规很透明很阳光的。

经历了这两次拆迁之后,有时我时不时也在思考,应该说这些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的拆迁确实是很正规也很透明的,宣传成阳光拆迁也很客观也不过分。但使人有点不解的是,为什么具体操作拆迁的机构显然不是由政府的人所组成,而在操作中为了推进工作他们所采取的一些不是很好的方法和手段,不排除政府相关部门也不是不知道,为了推进拆迁工作按既定时间计划完成,政府相关部门也就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了。另外从具体拆迁补偿金额的最终确定可以看到弹性很大,就不排除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得有奖励政策鼓励这些机构和人员积极努力的工作,当然在这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在起作用也就不得而知了,而且也不太想去过度思考,因为这大多是我们市场经济中的双轨制所至,在我们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能看到双轨制的痕迹。

第三次拆迁是我在茶店子所购买的一套房子,这套房子是1991年我所购买的第一套商品房,当时基于各方面的原因购买的时候还是用我母亲的名义买的。这套房位于茶店子那个岛形区城,也就是在茶店子东街西街正街与金牛大道之间的那一块面积很大的区域,现在那一片区域完全拆迁了被改造修建成很漂亮的公园。这套房子的拆迁对双方来讲都很简单都不麻烦,一个原因是这套房子的品质较高,一栋小洋楼只有4层8套房子,所以政府有关方面给出的拆迁补偿也比同地区的其他7层的多层建筑要高一些,我当初买一套房的时候花了13万元,拆迁补偿款将近150万元,另外我当时在一所民办高校担任院长的工作也确实比较忙,加之拆迁时也很明确的说到拆迁之后不是进行房地产开发而是市政建设修公园,所以电话沟通了几次之后我就让他们到学校中来签了拆迁合同。事情都已经完了两年之后也是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当时区域中还有一些公建一起拆除后也有拆迁补偿,分摊到我名下的还有1万元,让我去签字后很快款就打到了当初拆迁时所开设的银行账户了。

记叙了这一些十年中我在股市和房市上的一些投资理财故事后,想说一说对这两个国内主要的投资渠道的一些观感。A股嘛是一个最好能不去就不要去的地方,尽管我这20多年来在股市上也小有收获,并且著书立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拙著《股海三部曲》,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投资者说》也为我做过专题采访,但我还是要真心的告诫大家,这个A股千万千万不要去涉猎。前不久美国一家很有名的机构把我们的A股定位为欺诈市场,虽然有些过分但也足见外部世界对A股的评价是很差的。我们这个A股问题太多太多,细数起来从顶层设计到监督管理,从机构投资到泱泱小散似乎方方面面都有不妥不当之处,在我看来A股最大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它成了博弈的赌场,只有投机性没有成长性,所有在其中的各方面都抱着冲进去赌一把的想法,把一个股市弄成了除了1999、2007、 2015少有的几个年份短暂的牛市高点外,长年在3000点附近徘徊,这样的股市能去敢去参与吗?

至于房地产市场现在好像也到了一个特别关键的时刻,在我记叙这段文字时的前两三个月,已经出台了很多要激活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大招,但到今天看来好像收效甚微,关键的症结是激不起人们购房的的欲望更不要说激情了。因为经济状况特别是经济状况发展的趋势不太好,人们的预期收入有很大降低,所以缺钱或者说没有钱的刚需不敢也不愿举债购房,而有资金购房的中产阶级中的富有者已经很不看好房地产的投资价值,这样在面对那么多有史以来那么好的救市政策房价仍然有下降的趋势。我在回忆录的前边很多地方都说过,房价下跌是与房地产相关的方方面面包括政府银行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都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如何保持房价的正常状态至少不要让它大幅下跌是问题的关键.。

最近关于房价是要上涨还是下跌,或者说是如何保持它平衡平稳的状态,专家们或很多自媒体都众所纷纭,我也在努力的思考如何才能保持房价稳中有升,这好像有点自不量力杞人忧天的味道,你一个小老百姓能思考出来个啥,就算思考出个道道来又能做啥。但无论是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数量经济研究和实务的学者,还是作为其实已经比较深度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普通老百姓,思考思考研究研究应当还是可以的,至于能不能够起作用那就不去管他了,因为本身就没有抱着一己的看法会起什么作用,唯一有点企望的就是自己的思考研究结果会不会和今后房地产事态的发展过程和结果相契合。

我思考和研究的结论是什么呢?我其实思考的是如何才能使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房价保持稳定不要下降,得到的结论是要让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理论上的东西不大容易说得清楚明白让人易懂,我就举例来说明吧。我们把例子举得特殊一点。比如在预计的二三年三五年时间内,让货币贬值一倍,这个时候要让人们的平均收入也翻了一倍,比如有原来的月收入1万变成了月收入2万,因为前提是货币要贬值一倍,所以这个2万月收入的购买力和原先1万月收入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房价不说翻一番就说涨个50%以上,原来均价每平方1万变成了一万五六一万六七,表面上看起来房价是涨了,但到那时你把房子变现之后它的购买力和现在仍然是一样的或者有所降低,只是看起来房价好像上涨了。

个人认为这个结果对各个方面来讲,应该是最好的多赢的,首先房子的价格稳住了,表面上看还有大幅度的提升,作为房屋持有者的老百姓是高兴的满意的。再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因为房子价格上升了,他所持有的土地 和没有售出去的房子作为资产是升值了。银行嘛不必太担心断供的人增加,房子作为资产已经升值了,工资也已翻倍增长了,谁还愿意为当年欠下的算起来并不太多的房贷断供呢,退一万步讲就是断供了作为抵押物的房产价值也是大幅度增长了。至于政府嘛,土地应该是可以用比较高的价格拍卖出让出去了,而现在欠下的城投债也因为货币贬值被稀释了。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大幅度的货币贬值实际上就是剧烈的通货膨胀,到哪个时候可能谁也不敢持有货币了,还是尽快的把它转化成为资产吧,国内的投资理财渠道不多,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其实仍然是房产,到那时各种人等包括刚需的改善的投资的在中国人传统的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都积极入市买房了,房市一活跃当然就是各方面皆大欢喜了。当然这种分析与设想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保持汇率,不要让它也有大幅的波动。

其实我描述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这十年中两次房价的飞涨本质上就是这样的。大家回忆一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时候你的工资是多少当时物价是多少,当四万万亿出来后进入这一个十年,在2011年前后工资和物价是不是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样的在2015年的货币棚改化前后,你的收入和物价是不是又有大幅度的提高了呢,所以我说这种描述不是什么新东西。当然这一个十年中两次房价的飞涨使得修建的商品房越来越多,它是不是已经形成了泡沫,以及下一步再重复这个过程会不会使泡沫变得无以复加,这个我就没有能力和条件去思考和分析研究了,泡沫的问题专家们说了不算政策说了也不算,只有那只看不见的手说了才算。

(未完待续)


我的更多文章:

1 2 3 4 5 14 15 16 17
Total Page Visits: 291 - Today Page Visits: 1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