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2)

第一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 我的学习生活

(二)在“贼娃子学校”读初中

我的中学,是在两所学校中度过的。初中是在当时离家很近的成都市二十九中,高中考入了成都七中这所省市的重点学校。

因为家里边也没人指导和指点,小学毕业就报考了成都二十九中。而小学班上的很多川大工学院教授子女的那些同学,基本上至少是多数都报考了成都七中。其实成都七中离家也不远,只是当年自已不懂,也无人指点。但在成都二十九中这所当年被戏称为“贼娃子学校”读初中的三年,后来回想起来,也许是我人生启蒙的宿命,特殊的地点和特殊的人物给我上了人生启蒙的重要一门果。

在成都二十九中的这三年初中生活,可以说是极富人生阅历。进入学校就开始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成都二十九中从学生的家庭背景来讲,多数都是九眼桥一带的城市平民的子女,所以在饿肚子的年代中,一边学习一边厮混在城市平民圈中,目睹了当时很多底层的社会活动与现实。

学业上,也许是小学生涯中的一些刺激和鼓励,产生了某种精神上的爆发,使我一进入初中就名列前茅的成为各科的优等生,当然也许也是因为就读的是成都二十九中而不是成都七中。

当时的成都二十九中,有几乎一半的同学不是来学习读书的,是来“混”的。虽说是混,但也得有个考试成绩,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每逢考前的一天,班上这些同学都会围在我的周围,听我讲述第二天要考试的这一科的知识要点和重点,他们就是凭考前听我讲讲这些,去取得考试成绩的。这种方式,触动和促使我必须把每一科的学业学得更好更精,学到有体会可以跟这些同学讲解的程度,这无疑既是对我的一种挑战,同时更是促进了我的学业,因此我一直很感激这些同学们。。

因为这种关系,使我和这些同学在平常的生活中又“混”为了一体,甚至成为莫逆之交,而我自己有一种在江洋大盗群中充当师爷的怪怪的感觉,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体会到了作为“知识分子”被尊敬的味道。与这些同学混在一起做什么呢?有时大家在九眼桥头聚集。困难年代的九眼桥是一个黑市集市,在那里可以买到很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想往的东西。比如,大块凉拌肉,记忆中是一元钱一块,在几乎没有肉吃的那个年代,那可是美味佳肴!
这些同学聚集在九眼桥做什么呢?他们有一批当时被叫作“贼娃子”小偷朋友,就是与他们年龄相仿但根本没有去学校读书的街坊。这些小偷街坊朋友们就在集市上晃荡,找机会干着偷鸡摸狗也就是摸包包的活计。因为是街坊儿时朋友,十分讲义气和友情,一旦得手便会在集市上用“战利品”买得各种吃食大家分享,包括那种大块凉拌肉。这种好事,我的那些读书同学朋友们是不会忘记我的,我本来是跟着他们到九眼桥头去玩耍的,居然也能分享到当时很罕见的大块凉拌猪肉大快朵颐!

再有一个快乐的事就是“逃课”。这批同学时不时的要拉着我逃离学校,也就是逃课,用他们的话说,你上不上课成绩都会很好的。去的地方除了九眼桥头外,还有川大校园、望江公园等等。这些同学读书不行,但是在这些地方玩耍却很有造诣,玩耍的方式很多且有趣,逃课下来还是比较愉悦的。

初中三年生活中,我遇见了两位很好的导师,她们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最初的鼓励和锻炼是我后来步入人生坦途极其重要的基础和关键!

一位是班主任赵老师 ,他几乎是和我们同时到达二十九中的,一位女老师却是从部队上转业而来,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并讲授政治课。虽说是从部队上转业下来并教政治,但她待我们班上的同学,无论是像我这种成绩好的学生,还是那批混迹在九眼桥的根本不读书的学生,都像慈母般的关怀关心关照,她受到了全班同学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她在课堂上讲授的政治课,绝对不是一种说教,常常讲出了人生中生活的哲理,浅显易懂,我的那些不想读书的同学,反而有些喜欢听她的课。因为成绩优秀,她特别喜欢我,到后来,我几乎成了她们家庭中的一员,她的先生和两个儿子都和我处得像父子兄弟一样。

初中二年级暑假,赵老师让我要给她做一件事:她当时订阅了很多报纸,她让我把收集的报纸做剪辑,选择那些有用的内容分门别类的做成“剪报”,也就是一本本装订好的小册子,她说她需要在备课吋翻阅。若干年后,当我自己感到在归纳分析事物上总有一些逻辑思维的优势时,醒悟到了这其实是赵老师最初给我的。与其说她需要剪辑报纸作资料保存是她的一个目的的话,还不如说她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让我在那个十三四岁的年龄中开始锻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赵老师还做了一件对我后来人生经历极为重要的事情。有一次她在九眼桥头碰见了我的母亲,当年我的母亲应当属于那种很忙的管不了儿女之事的“半边天”。偶然的路遇赵老师给我母亲讲了几句话,她跟我母亲说:你要让许仁忠去考成都七中,不要耽搁诿误了他!如果没有她的这番忠告与警言,我和我的家庭也许不会让我在初中毕业后考虑考入成都七中,并且在1963年9月成为那所重点学校的一员。

另一位是成都二十九中的团委专职干部彭老师,她好像也是与我进入二十九中时调到学校里来的。在政治上作为良师益友由她引导促使我在初中加入了共青团,并成为了学校共青团和学生会的主要干部。想要特别一说的是,当年成都二十九中学校团委学生会编辑的一周一期的黑板报!

说到这个黑板报,就要提起和我初中高中及大学都是同学的洪时明先生。洪时明初中就和我同学,也是成都二十九中品学皆优的学生。彭老师交给我和他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每周出一期黑板报。洪兄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也擅长排版作画。所以,每周一期的黑板报,是由我负责组织编辑稿件,洪兄来排版书写的。这项任务的完成极大地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以及文字写作编辑的能力。比如,每一期都得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需要我去设计和构思。有了主题和中心,还得组稿,动员实际上是恳求同学们写稿子,而更多的时候,只有我自己操刀动笔。一件很有趣后来成为我同洪兄美谈的一件事是,当年也许是贪玩,也许是真有其他事情,我们时不时要发生在预定的黑板报出版时间稿件还没有着落的情况。黑板报一般是周三的下午2:00要抬出去展示,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和洪兄上午头两节课完后即开始逃课,蹲在团委学生会的办公室中赶板报。稿件都没有怎样赶呢?那就是洪兄先在大黑板上划定一些板面区域,他先去弄版面的图画之类的,我即开始构思稿件,因为时间太紧,来不及写成文字,于是就我一边口述,洪兄一边把我口述的内容在黑板上写成文字。记不清有多少次是这样弄出来的黑板报了!

后来我进入成都七中,高一第一学期就被指定为班上的团支部书记,第二学期即被选入七中校团委担任宣传委员。后来得知,当初在从二十九中报考到七中时,彭老师向七中的同行也就是七中的团队专职干部推荐了我。所以,人在一生中会得到很多贵人的指点和帮助,年轻阶段的贵人可遇而不可求,他们对你一生的影响也许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未完待续)

Total Page Visits: 961 - Today Page Visits: 1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